2008年12月24日 星期三

學習快快樂樂地過生活



陳明德 minderchen@gmail.com2008年12月22日牛年賀歲之作



研究快樂於近年來已成為一門顯學,雖然憂樂悲喜只在一念之間,要做到卻是不易。心念貴乎自轉,則山窮水盡之際,即見柳暗花明又一村。台灣2008年代表字是「亂」,亂七八糟的情境,要如何才能快樂起來呢?若從文字學而言,亂反訓為治[1],因為治生於亂。人們處於亂世時,有強烈地向治之心,故治道反而易成;此即《易經》中否極泰來、剝極必復、貞下啟元之理。當今金融風暴尚未息,冀來年光明在望。若我們能從過去學到教訓,活在當下,而展望未來(Learn from yesterday, live for today, and hope for tomorrow.[2]),就能快快樂樂地過生活。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然而追尋快樂乃人之常情,快樂的秘方如下:




  • 世事難全,與其怨天尤人,於事無濟;不如身體勵行,去改變自己能力所及之事物。

  • 即使在你能力無法控制的逆境中,也能樂觀進取,苦中作樂。不抱怨一己之所無之物,常感恩並珍惜自己所擁有的。

  • 對現況不滿,也並非壞事,它能激勵你成長,防止你坐困愁城。

  • 孔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小人處處與人斤斤計較,又不走正路,故時常擔心憂戚。君子做事只求問心無愧,故能坦然面對挑戰。即使在逆境之中,亦能將其視為鍛鍊之機會,而甘之如飴。

  • 知足常樂。《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慾望少,就容易知足;惜福知足的人,能夠時常生活在快樂之中。

  • 應該及時反應不平之事以維護自己應有的權益,不要過份壓抑自己的情緒。若能將自己的感受用正面的方式表達出來,則較能為他人所接受。

  • 不預設立場,也不過份堅持己見。不論何時、何事、何位,皆能無入而不自得。如何自得?萬物靜觀則皆能自得。

    〈偶成〉宋 程顥
    閑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雲變態中;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

  • 從正面去思考,積極面對問題,危機即轉機。樂觀才會有好運道。

  • 快快樂樂,日日是好日。
    慧開禪師有偈云: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閒事挂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 態度決定一切,我們要對自己的態度負責。莫將自己的過錯或不幸遭遇,責難於他人。要時時自我反省,有過則改,不遷怒於他人。眾人亦樂於與你交往。復聖顏回能「不遷怒,不貮過。」乃千古一人。吾人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 與其羡慕他人捕到大魚,不如努力結網做捕魚的準備工作。所謂「與其臨淵羡魚,不如退而結網[3]」是也。

  • 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人人皆有難言之苦。若知「高下不相慕」自性自在,則能自得其樂,進而由獨樂樂至眾樂樂[4],這才是真樂。何樂不為?

  • 不必天天與人比較貴賤、貧富, 「高下不相慕」就是除去此比較之心[5]。轉換心境,可以樂天知命;努力奮鬥,即能改變現況。總之身心健康才是真富貴。《皇帝內經》:「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惔虛无,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 不要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自我(don’t take yourself too seriously)。不要過分注意別人對你的看法,只知在別人的眼光中尋求自我的肯定,是自尋煩惱。

  • 生死吉凶,雖說七分人力、三分天,實則多因悔吝而生(知道反省,能逢凶化吉;驕傲自大,則由吉轉凶)。常常反省則自有樂天之處。

  • 快樂是可以互相感染的[6],大家都喜歡與樂觀的人交朋友。以積極正面的態度面對問題,則雖處苦難之中,也能怡然自處。

  • 笑口應常開,不開口笑是癡人。
    〈對酒〉唐朝 白居易
    蝸牛角上爭何事[7],石火光中寄此生
    隨富隨貧且歡喜,不開口笑是癡人

  • 切莫掉入追求完美的陷阱。若對自己和周遭的人事盡求完美,必然會給你帶來失望。允許自己和別人犯錯,不怕錯,只怕不做和不知改過。

  • 以讚美代替批評,則人我兩歡喜。讚美之言,易使人向善;批判之語,難教人改過。

  • 隨時觀照自己的心念,覺知對我們有負面影響的貪、瞋、痴之念頭而去之。妄求自己不應得者是貪,以怨氣與人應對是瞋,執著已知而病其所不知是痴。善於管理情緒者可將「貪、瞋、痴」三毒,化為「戒定慧」這三付清涼劑。有所不為而為之是戒,心有所主而生靜是定,自性自悟、得本有之智是慧。由戒生定,由定生慧,而得大自在。

  • 開破之後,還要放下,才能自在。回頭是岸,就是「觀自在」。

  • 無求寡欲則心自安泰。佛教言「有求則苦」,儒家說「無欲則剛」,故曰:「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無求品自高[8]

  •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9]」名利乃人情之所趨,但人卻不應被名利所縛。朗朗乾坤,自有天爵。「修其天爵而人爵(名與利)從之[10]」故曰:「乾坤容我靜,名利任人忙。[11]

  • 《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喜怒哀樂蘊育於吾人心中而未發出來之時,乃涵養於吾人性天之「中」。喜怒哀樂遇境而發出來,是天性之流露,若皆合乎禮而有節度,即是「和」。人心「中」之自性,是其最重要的根本也;人與人相處能「和」合,這是與天下人共修而同証本體之道。故曰:「栽培心上地,涵養性中天。」

  • 雲門禪師問門下弟子:「十五月圓之後是什麼日子?」眾弟子皆無言以對,禪師自問自答曰:「日日是好日。[12]」所謂「心淨則國土淨[13]」故曰:「時時是好日,處處是桃源。」


〈快樂銘〉[14] 清 石天基:
有書真富貴,無事小神仙。
花常留我賞,月不放人眠。
狂歌性卓矣,把酒意陶然。
隨時皆好日,到處是桃源。
栽培心上地,涵養性中天。
癡頑學兒戲,喜極舞瘋癲。
松陰張亭蓋,鳥聲奏管絃。
情思猶夢幻,塵世等雲煙。
瀟灑因知足,寬平為聽緣。
以此銘肺腑,福增壽更延。

  • 上床和鞋履相別,有何放不下之事?一覺醒來,愁眉苦臉也是一天,歡喜迎人也是一天,高高興興過日子的方為智者。
    〈寬心謠[15]〉 民國 趙樸初
    日出東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
    遇事不鑽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每月領取退休錢,多也喜歡,少也喜歡;
    少葷多素日三餐,粗也香甜,細也香甜;
    新舊衣服不挑選,好也禦寒,壞也禦寒;
    常與知已聊聊天,古也談談,今也談談;
    全家老少互慰勉,貧也相安,富也相安;
    內孫外孫同看待,兒也心歡,女也心歡;
    早晚操勞勤鍛煉,忙也樂觀,閒也樂觀;
    心寬體健養天年,不是神仙,勝似神仙。



[1] 凡事物不合乎條理皆曰亂。反訓是指以相反的意思來解釋字義。《爾雅•釋詁》亂,治也。《說文》从乙(乚)。乙,治之也。《玉篇》理也。亂字的金文為 《積微居小學述林》楊樹達曰:「人以一手持絲,又一手持互以收之。絲易亂,以互收之,則有條不紊,故字訓治、訓理也。」互的金文為 ,是象形字,是一種捲絲線用的線圈。


[2] 愛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之言。
[3] 《漢書·董仲舒傳》中有言曰:「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4] 《孟子·梁惠王下》孟子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齊宣王曰:「不若與人。」孟子曰:「與少樂樂,與眾樂樂,孰樂?」齊宣王曰: 「不若與眾。」
[5] 英文Keeping up with the Jones,是指與鄰人競比奢華。有高下相慕之義。
[6] 來源: http://news.yahoo.com/s/nm/20081205/hl_nm/us_happiness. 今年台灣《聯合報》與台北市政府和徐元智先生紀念基金會首次合作舉辦台灣2008年度代表字選舉,結果「亂」字以7936票拔得頭籌,成為今年最具民意基礎台灣代表字。SOGO董事長黃晴雯表示,「亂」是今年全世界的趨勢,美國韋氏辭典的風雲字是「紓困(bailout)」。日本選出年度漢字「變」,和台灣的「亂」有相生相伴的意味。她認為,「亂」隱藏機會和希望。「亂只是過程,不是結果!」她希望能夠亂中有序、撥亂反正。
[7]《莊子.則陽篇》戴晉人見了魏王就問道:「大王知道蝸牛嗎?」魏王說:「知道。」戴晉人又說:「蝸牛長著兩隻觸角。有一個國家在左面的角上建國,稱為觸氏;另一個國家在右面的角上建國,稱為蠻氏。兩國時常為了爭奪領土而交戰,伏屍數萬,勝利的一方追亡逐北,歷時十五天才會收兵回國。」魏王不以為然地笑說:「嘿!這恐怕是虛構的吧?」戴晉人說:「如果我們能夠從空中俯瞰,在茫茫大地中,可看見四通八達的馬路,通行至許多國家之中,有個魏國;魏國之中國都叫做大梁,大梁之中有大王;那麼,相對於無窮無盡的宇宙而言,您跟蝸牛角上的蠻氏國國王有什麼兩樣?」魏王說:「沒有分別。」戴晉人離去後,魏王顯得很失落的樣子。(譯文引自http://www.sshcf.org.tw/school_view.php?id=1769 )
[8] 出自清紀曉嵐的老師陳自崖撰的一副聯語。
[9] 《史記˙卷一二九˙貨殖傳˙序》
[10] 《孟子˙告子篇下》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義忠信,樂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從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棄其天爵,則惑之甚者也,終亦必亡而已矣。」
[11] 普陀寺懸掛蘇曼殊所撰的一副聯語。
[12] 《碧巖錄》卷一: 雲門垂語云:「十五日已前不問汝;十五日已後,道將一句來。」自代云:「日日是好日。」
[13] 《維摩詰所說經˙佛國品》
[14] 石天基為清代著名養生家,著有《長生秘訣》
[15] 趙樸初,生前曾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他終生與人為善,與世無爭,無憂無慮,樂觀豁達,他在92歲高齡的時侯寫下了一首教退休老人達觀處世的小詩《寬心謠》。不論退休與否,應皆能受用。

2008年2月1日 星期五

談變

《楞嚴經》中波斯匿王回答釋迦摩尼的質疑而說出下面的一段體悟:「念念遷謝。新新不住。…變化密移。我誠不覺。寒暑遷流。漸至於此。」這是說前念生,後念滅,如波浪一樣,一波起,一波滅,時時刻刻都在變遷謝落。新的念頭和事物是永遠推陳出新停不住的。人容貌的改變由少至老,是一分、一秒地在進行中,人們實在不易覺察,所以認為其變化是在暗中,秘密的推移,寒來暑往,一年一度地變遷流轉,我們才逐漸地驚覺自己已經不知不覺就由少、而壯、而老[1]。現代企業的變化一年或一季的資料來觀察分析,不可謂之不大,然而企業主管由於身在其中,當然很難感受到企業經營環境一分一秒或一日之間的細微變化,這就是所謂的「變化密移」的現象,也就是造成溫水逐漸加熱可以煮死青蛙的原因。是故要能「觀微知著」的警覺性,才有「變革」的行動可言。研究易經,尤其是「革」卦,教導企業主管要能識變化於其先兆,繼而要有魄力、有程序、有方法、和以創新的精神去進行變革之管理,並且知道如何以圓融的手段有效的排除各種阻力,能如此才能將企業成功的轉型。

《莊子、大宗師》有一比喻與《楞嚴經》中的例子相似,然而更為深刻:「夫藏舟於壑,藏山於澤,謂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負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藏小大有宜,猶有所遯。若夫
藏天下於天下而不得所遯,是恆物之大情也。特犯人之形而猶喜之。若人之形者,萬化而未始有極也,其為樂可勝計邪!故聖人將遊於物之所不得遯而皆存。善妖善老,善始善終,人猶效之,又況萬物之所係,而一化之所待乎!」郭象的注:「夫無力之力,莫大於變化者也;故乃揭天地以趨新,負山岳以舍故。故不暫停,忽已涉新,則天地萬物無時而不移也。世皆新矣,而自以為故;舟日易矣,而視之若舊;山日更矣,而視之若前。今交一臂而失之,皆在冥中去矣。故向者之我,非復今我也。我與今俱往,豈常守故哉!而世莫之覺,橫謂今之所遇可係而在,豈不昧哉!」古人有藏富於民的觀念,此乃《莊子》「藏天下於天下」之智慧。

[1] 宣化上人,《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卷二》, http://www.bfnn.org/book/books2/1330.htm

2008年1月23日 星期三

素位而行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因緣,能積極樂觀而又隨順緣起緣滅,自然能於憂喜之中保持一分平常心。我教資管課程之餘總覺得在此領域1進步太快。2我的貢獻有限3難以做出可大可久之事。所以重讀近三十年前接觸過的經典之作,想為自己尋求一點安身立命之處。隨筆為文一則只是讀書筆記與保留當時的想法、心得,一則是希望有機會與人分享,將所學到一點皮毛的古今「東、西」相結合,以不愧所學。在此過程中越學越心虛,曾嘆自己連「小學」(文字學)都沒讀好。因而成為下列網站的常客:
· http://www.zdic.net/ 漢典
· http://140.111.34.46/newDict/dict/index.html 教育部大型語料辭(without the three little pigs)。http://140.111.34.46/chengyu/mandarin/fulu/subject/movie/movie.htm#mo2 (這裏有三隻小豬)
· http://libnt.npm.gov.tw/s25/index.htm 故宮【寒泉】古典文獻全文檢索資料庫

我對純哲學也未曾涉獵,只是好古而不「迷信」。I believe everyone should be a philosopher of his or her own life whether they want to be or not.
在政治、宗教、及人生觀各方面我們都可agree to be disagree. 學習欣賞他人的觀點(learn to appreciate other people perspectives),則我們所處的環境會更美好。

No matter how small or humble, we are the master of our domain 只要素位而行、盡其在我,則皆能做到楞嚴經所云:

• 不動道場,遍十方界;
• 身含十方,無盡虛空;
• 於一毛端,現寶王剎;
• 坐微塵裏,轉大法輪。

(有「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之義。)

學文法

陳明德 Minder Chen 2007年10月19日

文學家說話或寫作形容詞、副詞用的多,觸景生情,顧影自憐。
政治人物好用動詞鼓動人心,名詞常當動詞用,說的多做的少。
科學家精於名詞,分別事物,類聚群分。
哲學家常用連詞,「我思,故我在」鑽入牛角尖。
小氣的人專攻介詞,分別內外前後上下。
禪宗門下無詞以對,出口即非,當頭棒喝。
學了文法,如邯鄲學步,失其故步, 不敢開口了。

Youth 

I found a article from the web, and hope that it may cheer you (whoever read ths) up…..
I only have a chance to translate part of it….

Youth               原文作者: Samuel Ullman
The article is written by the author when he was about 70 years old.


http://www.prmvr.otsu.shiga.jp/library/master/SamuelUllman/Youth.html
Youth is not a time of life; it is a state of mind;
年青不是年少之時光,而是一種心態。

it is not a matter of rosy cheeks, red lips and supple knees;
世人皆以紅顏、朱唇、身段柔為年青

it is a matter of the will, a quality of the imagination, a vigor of the emotions; it is the freshness of the deep springs of life.
我以意志、想像力、熱情為依歸。以源頭活水,為我生命之泉

Youth means a temperamental predominance of courage over timidity of the appetite, for adventure over the love of ease. This often exists in a man of sixty more than a body of twenty.

Nobody grows old merely by a number of years. We grow old by deserting our ideals.
經年累月童顏衰,放棄理想教人老。

Years may wrinkle the skin, but to give up enthusiasm wrinkles the soul.
年老色衰非我慮,失去熱忱是我憂。

Worry, fear, self-distrust bows the heart and turns the spirit back to dust.Whether sixty or sixteen, there is in every human being's heart the lure of wonder, the unfailing child-like appetite of what's next, and the joy of the game of living. In the center of your heart and my heart there is a wireless station; so long as it receives messages of beauty, hope, cheer, courage and power from men and from the Infinite, so long are you young.
When the aerials are down, and your spirit is covered with snows of cynicism and the ice of pessimism, then you are grown old, even at twenty, but as long as your aerials are up, to catch the waves of optimism, there is hope you may die young at eighty.

2008年1月21日 星期一

變革管理與領導的藝術

變革管理與領導的藝術
(Change Management and the Art of Leadership)

陳明德 講說 蔡瑞洪 記錄整理

(2001年)三月二十四日在慈濟華府聯絡處,由溫文儒雅的陳明德師兄帶領二、三十位師兄師姐探討「變革管理與領導的藝術」。一場兩個小時的演講,引經據典、闡述解說,易經、楞嚴經、老子、莊子、大學、中庸,以及數本英文管理書籍,使我們不禁讚歎陳師兄虛懷若谷、飽
讀詩書。

陳師兄開宗明義,說明變革管理與領導不只是應用在企業界,事實上管理領導的藝術,亦可運用在個人、家庭、和包括非營利的組織。因為修行即是變革,領導乃是教化。他又引用莊子的話,『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說明在變革下的領導人,若其心如明鏡,則能不逢迎,也不留戀;隨緣隨喜,應對得體。

易經是一本討論變革的經書,英譯書名稱為Book of Change。易包括有三大原則:變易、簡易、及不易。也就是了悟吾人所處之環境時時在變,面對此『變易』,要能因應作有彈性的變革;變革之樞機在能掌握變動之軌跡,則能化繁瑣為『簡易』;然而在變化之下仍應堅守至誠無私之『不易』原則,為做人處事之張本。改革必須等待適當時機,先取得共識,大家都認為有必要改變,變革方會成功。『君子革心』,如果領導者有誠心,追隨者受到感動,也會跟著變。

世事的演變常常是有其因果可循的,變化之初其機甚微,惟智者能一葉知秋;接著而來的為巨大之改變,一般人都無法馬上適應此種變革;之後大家習以為常,進而成為一種知識、常識、與文化,但是這些習以為常之事,亦可能成為阻礙未來變革之包袱。

常人對細微的變化感應度較弱,以青蛙實驗為例,一隻青蛙突然接觸燙水,會急著要逃命而得以存活,反倒是在緩慢加溫的水中,青蛙對水溫的逐漸上升沒有警覺,終而被燙死。所謂『變化密移』,可不畏哉!一般人之所以抗拒變革,分析其原因約可分下列幾種:對變革認知的有限,感受到失去工作的威脅,惟恐專業技巧會無用武之地, 怕學新技術,擔心自己的影響力、權威性、社會地位和控制力會降低, 接受變化的容忍度低,以及不願改變既定的習慣和溝通模式。

一位好的領導者,必須是一個人格成熟、能自制、有自信、會激勵別人、能與人溝通無礙、相處融洽的人。另外還應具備下列各種能力與條件,方可承擔重大變革的責任:所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己知彼,懂得屬下的優缺點,並善於安排職責與任務;會用心觀察周遭情勢之變化,有遠見能觀微知著,並予以評估;能讓眾人參與決策,並懂得推銷想要實行的政策與理想;時時求取新知,教化屬下;整合各方的意見與力量,溝通無礙;有身先士卒的精神,能支持撫慰屬下的心理。因而在變革的過程中,能集眾人之心力圓滿的完成任務。

在不同情況下,需要有不同的領導風格。無論是何種風格都應從修身做起,『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只要自己修行有成,雖未居高位,亦能對家庭社會造成深遠的影響。達到有若楞嚴經中『坐微塵裏,轉大法輪』之境界。此與禮記大學篇所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儒家修行之次第,也有相通之處。


陳師兄最後以老子的『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作結尾。一個人追求世間之學問,應積極學習增益新知;修道則要不斷的損除慾念,不以一己之私心而為。因而能效法觀世音菩薩尋聲救苦,什麼事都可以做。一個人惟有守戒律,持定力,才能生智慧,清楚人生目標何在。與周圍人事物能有和諧融洽的關係,與人應對剛柔並濟、互補長短,並具有堅毅不拔的毅力。誠信待人,取得他人信任,了解掌握情勢與人心,則做人處世方面便會圓融圓滿。

聽完演講,我不禁內省,並思索自己應如何將變革管理與領導的藝術運用在日常生活中。相信許多師兄、師姐也有同感吧!

淺談易經與管理

淺談易經與管理
台大電機之友» [第20期] 人文報導

陳明德


有些人認為人類最早的一本書,是中國的《易經》。易有變易、不易、簡易、和交易(Interaction)等多重意義。《易經》是一本談變革的書,此書在今天仍有其時代的意義。數年前我在美國教授「企業再造」時讀到一本由著名管理顧問公司的顧問群所寫的變革管理一書,作者開宗明義就推崇易經對變革之研究,外國專家對傳統中華經典文化如此的推崇,讓我覺得慚愧,於是在課餘之暇,開始收集研讀易經有關的著作。近一、二年來嘗試將易經的道理與管理結合,並在中興大學、逢甲大學、元智大學、清華大學,和政治大學的企業管理碩士班做過專題演講。本文是代表我學易的一些心得,希望能引起讀者對易道的興趣。

易經是八卦(乾、坤、坎、離、震、巽、艮、兌)相重疊為六十四卦(8×8)所組成,代表洞察天地間及人事上的64個不同情境,並且提供人們在不同情境下應持何種心態、採取何種行動、及如何提升自身的修養,以趨吉避凶,化險為宜。易經雖源於卜筮之書,但更可視為人類首次嘗試發展出一套有關變革的科學。易經所傳授之美德有:觀微知著、有彈性、有堅忍不拔的靭性,及在各種情勢下,都能警覺到其他人所持的立塲(attentiveness,flexibility,perseverance,awareness of where other stands in a given circumstance)1。這些修為在經營管理一個現代的企業時,更顯的重要。易經的64卦,可互相轉化,產生錯綜複雜的變化。不同排列組合所成的狀態會隨時而轉移,由此可以想見古人所處環境之複雜。在現今瞬息萬變的時代經營一個企業,企業主管更需要易經所傳受給我們的識變、知變、及應變的能力和修養發揮出來。
作易者2生於憂患之世,故常做警世之語,予人一種危機意識,認為世間沒有平坦而無波折的道路3,勸人居安思危,所以才不會犯下重大的過失。所以孔子認為學《易》可以不犯大的過錯,所以清代的焦循說《易》是「寡過之書」。不過易經也以「危者使平」勸勉在困難危險中的人,做積極正面的思考,因為根據易理「否極泰來」、「剝極必復」。《易經》一書的重點之一,便是教人不論在逆境或順境都要「懼以終始,其要無咎。」「懼」不是恐懼,而是在做一件事的結束和開始之時都要敬慎其事,這樣才能善於補過而沒有過失了4。在現代企業的經營上,世變日劇,競爭不已,因此Andy Grove, Intel的前執行長(CEO)亦強調企業主管要要有戒慎恐懼的精神,才能在瞬息萬變的企業經營環境而生存下去5。

易經是影響中國人思維最廣,歷代註釋最多,然而卻又是最難研讀的一部經書。楊振寧博士在北京2004文化高峰論壇上批判易經6,認為易經影響了中國科學的發展,其論點本身就不夠嚴謹,以致引起一系列的論戰。四庫易經總目有云:「又《易》道廣大,無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樂律、兵法、韻學、算術,以逮方外之爐火,皆可援《易》以為說,而好異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說愈繁。」易的抽象性,使其理論能應用來解釋各種學說,同時也有人用各種學說來解釋《易經》。「援《易》以為說」指借用《易經》的思維方式和系統學說來解釋兵法、中醫、和道家氣功鍊丹等學問。硏讀易經是一種思考的訓練,訓練吾人抽象思考的能力,培養我們分析複雜情境時的功力,並建立一套修身治國及經營管理的基本觀念。由於篇幅所限本文只深入研究易道中談到系統動態的觀點,並加以引伸其意。易道中掌握一個動態系統的狀態與變化的基本觀念可以「消息盈虛」四字囊括之。「消息盈虛」一辭源出易經剝卦之彖辭。

剝卦的卦辭曰:「剝,不利有攸往。」
《彖》曰:剝,剝也,柔變剛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長也。順而止之,觀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虛,天行也。

剝卦卦辭是說:「在剝落之時不利於輕舉妄動。」剝卦一陽在上,為下之五陰爻盛大的勢力所逼,有「陰盛長而陽消落」之意。剝有剝落的意思。剝卦是候卦中的九月卦, 有已處深秋而萬物零落之景象。

彖辭是解譯卦辭的,剝卦彖辭說:「剝就是剝落了。在下五個陰柔的爻以其向上成長的趨勢,會把孤獨在上的一個陽剛的上九給克除掉,所以說最好不要輕舉妄動,這是因為小人當道,而具還不斷的在擴充勢力。若順著情勢而導引之,則或許可以止住這個不好的趨勢,所以得好好的觀察時局下的各種現象。君子學易要特別注重在一個動態系統下,各個關鍵因素的狀態和變化–消息盈虛,因為天道的變化就是如此。」
什麼是「盈虛」?而什麼是「消息」?如圖表 1所示,盈是盈滿,虛是空虛;代表系統變數的狀態。消是消減,息是生長;代表系統變數的改變方向和速度。若以存貨管理為例子,某一產品的「庫存量」是其庫存之狀態,是存貨管理系統中的一項重要系統變數。庫存量之高低,盈虛是也。出貨率、進貨率,消、息是也。因銷售出貨而減少庫存量,消也。因進貨(外購或內製)而增多庫存,息也。消息者,虛盈之因;虛盈者,消息之果。虛盈之間,利弊相參。庫存量過高,雖能無缺貨之虞,然而存貨成本卻因此增加;庫存量過低,則一但顧客需求突然增加而供貨不及,則喪失商機。如何掌握顧客之需求,控制供應商進貨,及企業自身的生產過程,是做好庫存管理的關鍵。然亦由此可見企業各部門、各企業程序之間如環環相扣,如循環之無端,不可求全於一隅,而失去整體之善。

管理者面對的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及變動不居的環境。故高階主管於外應了解環境的各種趨動力(driving forces),如科技之發展、市塲顧客需求之變化,競爭者之動向等等。於內則應掌控系統中關鍵的變數,及各變數(包括內在與外在的變數)間互為因果的關係。由宏觀之視野去看問題,多方收集資料,則在做決策時能眾端參觀,而不致見樹不見林。在規劃執行上,如何拿揑系統各個變數(如庫存)最佳的水準(如庫存量),是管理者之職責所在。以決定庫存量為例,需要以進貨率和出貨來決定其存量。由於進出貨率是由進出貨量除以時間,故認識「時」的作用是了解一個動態系統的關鍵。我們在做決策而採取企業經營上的行動時,必須知道此行動的作用和效果,因為有時間上的遲性(time delay),故甚少能立竿見影。若不了解其中奧密,則若不是輕易放棄即將到手的成果,造成半途而廢;就是不能耐心等待,因而施力太重衝過頭了(overshoot),形成了過度的生產或投資。試舉淋浴時放水為例,因熱水出來太慢,而將熱水龍頭一下開的很太,不久又因水過燙,而將其馬上關的很小,則過一會又不夠熱,如此翻來覆去,忽而太熱忽而太冷,很久以後才可能調得冷熱適中。若知延遲效果,而不矯枉過正,則可以避免往來於二極化的「大過 」7現象。是故善於調節事物改變之速度,使我們能在不疾不徐之下達成企業之目標,此乃是經營之最高藝術。在個人修為上,我們也得學會不要綁的太緊或放的太鬆8 ,鬆緊適中才是調身和調心的要訣。
面對一個複雜的系統,而欲改變系統之行為(目標、績效等),我們必需了解系統內外,各項重要因素的因果關係,管理的藝術便是在此錯綜複雜、互為因果的情境下,能「處琁璣以觀大運9」,進而能調控關鍵之樞紐而改變企業之經營方針與績效。易經中很重視因果關係(causal relationship)。試以賁、剝、復三卦為例,序卦傳解釋其順序曰:「致飾然後亨則盡矣,故受之以剝;剝者剝也。物不可以終盡,剝窮上反下,故受之以復。」賁是文飾的意思,過份注重表面,打腫臉充胖子,最後一定會耗盡資源,故賁卦之後,接著是剝卦。剝是剝落的意思。事物不可能一直處在窮盡終極的狀況,上面窮盡走不通了,可反於下另起爐灶,所以剝卦之後,接著是復卦。序卦中所言之因果,看似牽強,然實有大義存焉。

剝卦大象曰: 「山附地上,剝﹔上以厚下安宅。」剝卦山附著於地上,但是因為地基不堅實,所以山沒有辦法成其高大之勢。這時候領導者,要能掌握住企業經營成功的根本因素(root causes),厚植鞏固基楚之實力,則企業才能在安定穩固的基礎上求成長。我們以因果關係對企業進行分析時,必先確立最終的企業目標為何,而以此訂立客觀之評估績效,再由此績效,找出影響這些績效之因素,及影響這些因素的因素等等。如此尋根究底地分析,才能找到根本因素,因而擬定「厚下安宅」之方,和長治久安之策。不然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能「正本清源」。

《文言》解釋坤卦初六爻辭:「履霜,堅冰致。」提出一道德上的因果信念,《文言》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更以「臣弒其君,子弒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強調很多重大的錯誤,不是一夜之間發生的,是很多看似微不足道的因素,不斷累積而逐漸形成的。除非很有警覺性,能辨之於早,觀微識漸,推漸知顯。這就是坤卦初六爻辭所說,當你踩到薄薄的霜時,你得很有警覺性的想想這薄霜背後隱含的意義,若天氣再逐漸變冷則霜可慢慢的結成冰,所以我們不可不小心。試看這幾年來美國的幾家大企業,如Enron,因一時之成功而驕傲,因驕而妄自尊大,進而違法犯紀,其敗亡之速,是前所未有的。這有如統一中國的秦朝,國勢雖盛極一時,然僅二世就滅亡了。企業家愈是在亊業的高峰時,愈要謹慎小心,不可妄自尊大,亦不可故步自封。綜合易經乾卦創造規劃的精神,和坤卦務實踐履的力量,而能與時俱進,這才是現代企業在劇烈變動的環境下的成功經營之道。

陳明德,電機系1979年畢業,現任Associate Professor in Decision Sciences and MIS, School of Management, George Mason University。


1.此段文章意譯自,The Price Waterhouse Change Integration Team, “Chapter 1: The Basics of Change,” Better Change: Best Practices for Transforming Your Organization, McGraw Hill 1995, p.
2.易經作者歷代說法不一,一般傳統學者認為八卦、甚至六十四卦的卦畫為伏犧氏所創作;卦辭及爻辭為周文王所整理;而十翼則為孔子或其弟子所著。
3.復卦,九三的爻辭曰:「無平不陂,無往不復。」
4.易繫辭傳曰:「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當文王與紂之事邪?是故其辭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傾。其道甚大,百物不廢•。懼以終始,其要無咎。此之謂易之道也! 」
5.Andrew S. Grove, 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 How to Exploit the Crisis Points That Challenge Every Company, DoubleDay, 1999.
6.來源: http://www.people.com.cn/GB/wenhua/40462/40463/3049020.html
7.大過是易經64卦中第28卦的卦名。在此用來翻譯系統動動態學中所謂overshoot的現象。
8.《四十二章經》調弦一章之意。
9.語出王弼《周易略例、明彖》。
Posted on April 25th, 2007 by yuccalinFiled under:
電機之友 第20期

2008台北及人同學會有感

2008年一月十三日欽浩出面及人仁班同學於台北再聚首,有感而作打油詩(因不識平仄只敢稱為打油詩)一首如下:

一別卅五載,再見鬢已白1,

各自有天地,重憶兒時態2;
惕勵於所業,切磋相琢磨,
方會又離別,早約聚再來。

1. 大多數的同學都駐顏有術,這是指我的頭髮已半白了。
2. 為同學們各有一片天而高興,大家都能相親相惜而不互相比較。

2008/1/15 承郭立人兄邀請至
永豐紙業以「易經與變革管理」為題與該公司主管交換意見,對我而言是一大挑戰。希望無損立人兄的知人之明。易經是二、三千年來中國人智慧累積下來的結晶,研究易經好像是解讀古人留下來的密碼。解出此密碼是一種挑戰,是一種訓練,也有一種「成就感」。

2008年1月4日 星期五

汝安則為之

汝安則為之 「刀筆」之語
source: http://udn.com/NEWS/OPINION/X1/4166034.shtml

【聯合報╱王達民/文字工作者(台北市)】
2008.01.04 03:25 am

馬英九對檢察官提告,當事檢察官之一沈明倫在媒體詢問反應時,以「汝安則為之」作答。「汝安則為之」這五字,媒體以此語出自論語,其實,清末民初之交的司法界必讀範本,「刀筆精華錄」也提到這句話。
「安」有雙重意義:一則是「平安」與「安心」之意,另則是疑問辭「豈可」?看沈明倫此語應有兩種意涵:一、馬英九如果安心就告吧。二、馬英九豈可如此做!
「刀筆精華錄」的原有掌故如下:淳縣地方來了個新縣令,政績卓著,頗有才名;而有刁蠻訟師故意為難他,訟師狀稱年逾六旬而無後,目前有機緣可再婚,延續香火。而其父母之喪,正值守喪,請教縣令,是絕後呢?或是違背父母喪制(三年不得嫁娶)。縣令苦於作答,幸而有位高明的幕友(師爺)以「汝安則為之」作答。刁蠻訟師見了批示,為之咋舌,自後就不敢刁難。
「刀筆精華錄」為法界老骨董瑰寶之一,沈明倫檢察官口出此語,對法界而言並不足為奇。至於汝安則為之,這對馬英九來說是心安理得,為自己伸張正義呢?亦或是馬英九豈可控告檢察官呢?社會經過二審判決後,想必自有公評吧!